单片机学习小组
直播中

毛玲燕

7年用户 219经验值
私信 关注

请问11.0592MHZ晶振跟51单片机有什么关系?

51单片机是对所有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而11.0592MHZ晶振是一款无源直插晶振,它的频率范围是3.579~54MHZ,负载是7~22pf,体积11.5*3.68。
11.0592MHZ晶振跟51单片机是什么暧昧关系?IC旁边常有晶振的陪伴在上章中已经讲到,这里就不在说明了。51单片机晶振是1.2MHZ-12MHZ范围之间,因为机器周期原因,12个时钟周期为一个机器周期。这么说来那也是要使用12MHZ晶振,而且一个机器周期是1US,也方便计算,为什么又冒出11.0592MHZ晶振这个常用频点呢,扬兴为您解答:
这里又涉及到一个波特率概念,波特率就是单片机或计算机在串口通信时的速率。指的是信号被调制以后在单位时间内的变化,即单位时间内载波参数变化的次。11.0592M是因为在进行通信时可以同步,而12M频率进行串行通信不容易实现标准的波特率,比如9600,4800,两个频率对比之后,11.0592M计算时正好可以得到,因此在有通信接口的单片机中,所以一般选11.0592M。
还有一个使用11.0592晶振的重要原因是51单片机的定时器导致的。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做波特率发生器时,如果用11.0592Mhz的晶振,根据公式算下来需要定时器设置的值都是整数;如果用12Mhz晶振,则波特率都是有偏差的。
所以从上所述,11.0592MHZ晶振跟51单片机的关系是相互合作、各取所値。简单的说就是11.0592MHZ晶振比12MHZ晶振方便计算波特率。

回帖(1)

李建宁

2019-9-27 08:16:27
这是因为历史原因
USART是电报时代的标准,这个标准本身是以美国的交流电系统为参照的,所以就是
60,300,600,1200,2400,4800,9600,14400,19200,28800,33600,38400,57600,115200,230400,460800,921600
因为当初发明电报系统的时候半导体甚至电子管都还没被发明出来的,这些“波特率”事实上是用同步电动机带触点的形式做出来的,后来随着技术发展,就发明了以锁相环进行同步,再然后,就是晶体稳频了,所以才有了更高的波特率。
MCS-51 系列,开始的时候是 12osc/指令周期的,而硬件串行口的每一bit内部由16个“相”构成,所以其波特率就必然是 osc/12/16/N 的形势(N为波特率发生器的周期),那么如果要构成上面这些“标准的波特率”,OSC就显然要符合这个倍率的规律了,就自然成了下面的系列:
1.8432MHz;3.6864MHz;7.3728MHz;11.0592MHz;14.7456MHz;18.432MHz;22.1184MHz
举报

更多回帖

发帖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